国内的学前教育有哪些很明显的不足之处?
作者:葭乙


1.“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
       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里很明确地指出:“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但实际情况呢?有几家幼儿园能做到以上这些?就拿我们单位(一所普通的民办幼儿园)来举例,大班已经学完了所有的拼音、20以内的加减运算,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份的家庭作业:算术、汉字书写、英语字母或单词书写、拼音。学过的单词、汉字全部必须会认,算术也是每天都要练习,机械式地算题……而这些都是必须的。我们当然也知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但是,谁敢松懈?我们幼儿园每学期要进行两次“教学质量抽查”,相当于小学里的期中、期末考试,园长开会的时候说得很好听,“大家不要给小朋友太大的压力,顺其自然就好balabala…”,然后到了期末就会把各班的考试情况张贴出来,名次在排在前5名的班级老师能拿到奖金。谁在这样的制度下还能坚持说“我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同事眼里,你就是个食古不化、不思进取的人;在领导心中,你就是个没能力、没责任心的下属。去看一下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能感受得到,他们的想法是很好的,各项教育目标和建议制定得都很合理、很人性化,听起来特别贴心——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批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为孩子想得多么周到啊。但是,对于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来说,有点“前卫”。现在大多数有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最年轻的妈妈也就90后吧,我们从父辈哪里继承下来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学习、考试、别人家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童年的关键词吧?对于以上的建议,有几个父母能真正做到?就前两天,一个男孩的妈妈还诚惶诚恐地给我打电话说他小孩这学期成绩退步了,12道的计算填空题(口+7=15这种类型的题目)算错了3道,要我对儿子多上点心……我们班上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每天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来幼儿园上班,又匆匆忙忙地去赶公交,他们负担不起让孩子去上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国际幼儿园,也不觉得有那个必要,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就是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周六日没去上兴趣班都是巨大损失,读幼儿园怎么可以不写作业不做题?你怎么跟他们解释,要注重发展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要以玩为主?夸美纽斯、蒙台梭利、维果斯基都是些什么鬼?他们胡说八道些什么?所以不难解释,为什么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会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现实太骨感。

2.师生比例太不合理。

教育部门规定的师生比是1:5或1:7。但是据我所知大多数幼儿园都是幼儿人数超标的。有时候家长问起来,我们只能含糊其词往下说个大概数,其实家长心里都明白,而我们也都明白家长都明白。师生比不均会有什么后果呢?无论是学习,还是操作性游戏,你都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挨个辅导,顾不了那么多人,时间也不允许,小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等你挨个辅导下去,前面的幼儿早就坐不住了。其次是常规不好训练,纪律乱起来很难控制,你这边还在批评教育某个不好好排队接水的小孩,那边已经有人在追逐打闹。再其次就是,人多的情况下很多活动根本就无法正常开展,比如说,语言讨论,本来是讨论,不到一会儿就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阅读也是,禁止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是很不合理的,但一旦说话的人多了,音量就控制不下来了。睡觉、做操、区域活动……什么时候都觉得拥挤。

3.国民的思想存在误区。

他们认为“学前教育”就是把小孩送进幼儿园里就行了,很多父母不注重家庭教育,或者家庭教育方式不对。他们觉得只要把小孩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该老师全权负责,家长们要么过度宠溺,要么过度苛刻。工作较忙,较少陪伴孩子,对孩子缺乏耐心。很多父母都会向老师抱怨,自己孩子一回家就玩电脑、玩手机,写作业不勤快……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试过用亲子阅读、陪孩子看纪录片、给孩子讲故事、听孩子讲述一日生活、陪孩子拼装一组玩具等方式来取缔他们玩电脑、手机的时间。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不懂事、不省心。国外的教育理念的确很优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思想观念这种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编得了的。


本文观点不代表眯宝贝家园互动平台立场,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

上一篇:德国真实的学前教育情况是怎样的?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