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宝贝丨最专业的幼儿教育交流平台
很小的时候我问我娘:为什么晚上没有太阳?
物理系出身的我娘找了一个晚上,在她任职的学校里借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白色的乒乓球,和一个毛线团,打算用这三样东西告诉我太阳,月亮,和地球是怎么转圈圈的。
然而她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她只有两只手。
和我讲解的时候,她左支右绌,一会儿用一只手拿着月亮和太阳,一会儿把月亮扔在椅子上,一会儿两只手交缠在一起导致公转无法进行,只好让地球翻个跟头……
年幼的我深深被这一幕打动了。
在她问我明白了没有的时候,我宽宏大量地点点头,假称自己明白了。
……其实我没有怎么介意这件事,后来看幼儿科普书的时候毫无压力地搞懂了。
所以有时候,比起目的,更重要的是表达诚意…………………………………………………………
(她至今认为这是她成功教育的一个绝佳例子,我们不要告诉她真相。)
——
我个人反对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科学以“避免剥夺孩子的想象力”,你告诉他真相或者童话故事,对他来说都是“定论”,那是你的,童话作者的想象力,不是他的。
事实上只要你不打压,就不可能剥夺任何想象力。我小时候知道树的影子是树的影子,仍然可以把它想象成死亡领域,巫师,大爪子。现在我看着夜空,也能开无数脑洞。
反倒是我娘尽管没能成功地告诉我这仨球是怎么绕圈圈的,却给了我从来没想过的方向: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上,这个球还会动。
由此展开的想象非常多。
因为当你明白一件事后,你能接触到的“不明白”就会更多——为什么我们不会掉下来?有没有一个人在玩弄地球就像我们玩玻璃弹珠?——你的好奇心也会越发重,想象力也会越发强。
相反,童话故事那一套,也就是常见的“拟人化”,却反而很难跳脱出小孩子的想象——这类东西童话,故事,画册里太多了。
而当小朋友追问为什么时,你只能继续用那一套来弥补漏洞,提供不了新讯息。
如果连父母都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扼杀想象力”,又怎么能让小朋友对星空充满好奇?
我至今也喜欢童话,但是,“童话能引发小孩子的想象力,事实不能”,这不过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48767/answer/48755110